女人白斑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端午不仅吃粽子,避五毒也是传统,为啥
TUhjnbcbe - 2023/1/25 17:15:00
北京看荨麻疹好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hl/210719/9204186.html

再过三天,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。自古民间就有端午节“避五*”的风俗,小儿要穿“五*衣”以祛五*;房间要贴“五*图”,用针刺之以“除五*”……那么何谓“五*”?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蛤蟆为什么被古人视为“五*”?

清代凤翔版画《张天师除五*》

“五*”之蛇,其“*最烈”

《本草纲目》:蝮蛇之*“不即疗多死”

“五*”中以蛇和蝎的*性最大、害人最深,所谓“蛇蝎心肠”、“心如蛇蝎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
蛇是爬行动物,因为体温低于人类,又被称为“冷血动物”。尽管大多数的蛇都无*,但有*的蛇都能要人命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鳞部》“蝮蛇”条引南朝梁陶弘景语:“蛇,*黑色如土,白斑,*颔尖口,*最烈。虺,形短而扁,*与同。蛇类甚众,惟此二种及青为猛,不即疗多死。”

因此,在端午节出现“避*禳殃”的风俗后,*蛇自然就被列入要除杀的对象。如何避害?使用雄*。传蛇最怕雄*,《抱朴子》称:“昔员丘多大蛇,又生好药。*帝揭趍焉,广成子教之佩雄*而蛇去也。”

“五*”之蝎,其“*在尾”

《蝎蛇吟》:“蛇蝎虽不同,其*固无异”

蝎子是何物?隋代刘焯《毛诗义疏》认为是一种古称“虿(chài)”的*虫:“虿,一名杜伯。河内谓之蚊,幽州谓之蝎。”看来,蝎子是北京一带先叫出来的。

蝎这类*虫尾部带*刺,古称“虿芒”,《本草纲目·虫部》“蝎”条引古人言:“蜂、虿垂芒,其*在尾。”虿*与蛇*一样可怕,被刺中可致命。

因为蝎*很可怕,传商代末君纣王的宠妃妲己发明一种叫“虿盆”的酷刑,就是将人放进有蛇蝎的坑中受刑,故妲己这类女人也被称为“蛇蝎美人”。

历史上还有以蜇人取乐的记载,据《北史·高绰传》,昏淫的齐后主高纬有一次问同父异母的南阳王高绰,在地方上做什么最快乐。高绰说:“多取蝎,将狙(蛆)混看,极乐。”高纬当夜让人弄来蝎子,放进浴斛里,要人光着身子躺进去,人被蝎子螫得反复号叫,高纬见状大笑不止,还对高绰说:“如此乐事,何不早驰驿奏闻?”

民间认为农历五月为“*月”,尤以五月初五最*。巧合的是,高纬和高绰恰巧都是端午这天出生,这加剧了“*端午”出恶人的印象,民间除*蝎风俗日盛。

“五*”之蜈蚣,*蛇的天敌

《抱朴子》:蜈蚣见蛇,“能以气禁之,蛇即死矣”

蜈蚣古称“蝍蛆”。因为多足,又被称为“百脚”,所谓“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,说的就是蜈蚣。蜈蚣之*并没有蛇、蝎可怕,能入选“五*”或与其“比*蛇还*”的说法有关。据《抱朴子·登涉》记载,过去南方人多用蜈蚣来捕蛇:“南人入山,皆以竹管盛活蜈蚣,蜈蚣知有蛇之地,便动作于管中,如此则详视草中,必见蛇也。”山里多大蛇,蜈蚣“能以气禁之,蛇即死矣”。

因为蜈蚣能降蛇,民间还有用蜈蚣防身的。明代小说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里有一段描写:“岭南多大蛇,长数十丈,专要害人。那边地方里居民,家家蓄养蜈蚣,有长尺余者,多放在枕畔或枕中。若有蛇至,蜈蚣便喷喷作声。放它出来,它鞠起腰,首尾着力,一跳有一丈来高,便搭住在大蛇七寸内,用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,吸它精血,至死方休。”

五*“之壁虎,比虎还狠*

《淮南万毕术》:“守宫途齐,妇人无子”

壁虎长得特别,汉武帝时诏拜为郎的东方朔称:“臣以为龙,又无角;谓之为蛇,又有足。”《本草纲目》将壁虎与“蛇”一起分在“鳞部”。

古人为何认为壁虎狠*?或与其能令女子绝育之传说有关。《淮南万毕术》记载有“守宫涂脐绝育法”:“守宫途(涂)齐(脐),妇人无子。取守宫一枚置瓮中,及蛇衣,以新布密裹之,悬于阴处。百日,治守宫、蛇衣,分等以唾和之,途妇人齐,磨令温,即无子矣。”虎*不食子,守宫能令人无子,不可谓不*。

“五*”之蛤蟆,其*在分泌物

《淮南子》:“蟾诸,月中虾蟆,食月”

“五*”中的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都是公认的,只有“第五*”说法不一,有的地方认为是“蛤蟆”,有的称是“蜘蛛”。与其他“四*”不同,蛤蟆和蜘蛛还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吉祥之物,为什么又成了“五*”之一?这与其自身的分泌物确实含*有关,但与古人早期错误认知也有关。

以蛤蟆来说,早期古人认为蛤蟆并不是好东西,与蜈蚣、蛇是一伙的。《淮南子》称:“月照天下,而蚀于蟾诸;腾蛇游雾,而殆于蝍蛆。蟾诸,月中虾蟆,食月,故曰食于蟾诸。”蟾诸即蛤蟆,蝍蛆是蜈蚣,秦汉时人们认为月食是因蛤蟆作怪,把月亮吃了,并将这种现象与蛇遇到蜈蚣就危险一说相提并论,自然蛤蟆就不是善物了。

民间将蜘蛛当成“五*”也是这个原因,传蜘蛛会伤人,甚至食人。《本草纲目·虫部》“蜘蛛”条引宋朝药物学家寇宗奭语称:“蜘蛛品多,皆有*……遗尿着人,令人生疮癣。”蜘蛛*人的记载颇多。

“五*”虽*性极强,但均怕雄*酒,所以过去端午节“男女皆饮雄*酒”以避五*。明冯应京《月令广义》即称:“五日用朱砂酒,辟邪解*,余酒染额胸手足心,无虺蛇之患。又以洒墙壁门窗,以避*虫。”

文字

倪方六(有删改)

来源:北京晚报

1
查看完整版本: 端午不仅吃粽子,避五毒也是传统,为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