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人白斑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冬至大如年
TUhjnbcbe - 2022/6/24 14:29:00

时间过得真快,冬至来了,一年又到头了。

“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”冬至就是一曲集结号,在外的游子匆忙开始收拾行装,急着往家赶。老话说了:“冬至暝大过三十暝,冬至早大过初一早”,冬至对于莆田人而言,算是一年里非同寻常的团圆节。这几天,街上的车流量明显增加,那是游子回乡的讯号。

冬至

WinterSolstice

早在冬至之前,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舂糯米粉、包红团、炸油豆腐;许久不用的“大笠弧”(大圆竹匾)也被翻找了出来,刷净晾干,等着派上用场。

冬至的前夜,莆田人称之为“冬至暝”。当天下午各家各户要先做好祭天祭祖的仪式,俗称“做祭瞑”。待到傍晚,大家早早就关门闭户。厅堂中央,摆上了红红的“大笠弧”,生姜、板糖、筷子、柑橘、“三春”一一就位:生姜取其“旺盛”之意,当然要越大越好;板糖寓意“甜甜蜜蜜”,自然必不可少;10双新筷子象征“十全十美”,更是不可或缺;柑橘代表“吉祥”,与插在其上的“三春”(由贴着2个金童玉女的彩纸制成),共示福禄寿齐全、财丁贵俱发。老祖宗留下的规矩,一样都不能马虎。

头扎红髻绳、腰围红裙带的主妇们把糯米粉和水在“大笠弧”上推揉均匀,使其粘结成团。大人小孩开始围着“大笠弧”,欢欢喜喜地搓起“丸仔”。莆田的“丸仔”,千百年来都是一成不变的纯糯米粉汤圆,不包馅料、不加酸咸。当然,有创意的人们还是可以把一团纯白面捏出各式花样,放飞种种心愿:捏个金元宝,盼得财源广进;搓根舂米杵,祈求五谷丰登;捏只大肥猪,来年六畜兴旺;捏只小狗,看家护院保平安;自然也忘不了搓几颗只有豆粒大小的“(饲)喜鹊丸”(俗称“客鸟丸”)……大人们一边忙活,一边叮嘱小孩子:千万别把“丸仔”掉到地上,要不然,脸上可会长白斑哟。小的们咋咋呼呼,嘴里答应着,手上却不听使唤,总有不听话的“丸仔”滚落地上。于是,又互相忐忑地检查起脸上是否已长起白斑。待搓完“丸仔”,方才打开大门,燃放鞭炮以示庆祝。讲究的人家,还要点上夜明灯,将“丸仔”、生姜、板糖、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“灶公”前过夜,让“灶公”先行“品尝”,保祐全家老少。“冬至暝”----这个一年里最暗最长的夜晚,却在兴化大地上搓出了一季最深最浓的祝福。

“爱吃丸仔天没光”,好不容易,盼来冬至早上吃汤圆。勤快的妇女们早早就起了床,将昨夜搓好的“丸仔”倒进锅里,和生姜、红糖、碎花生一起煮成一锅热乎乎、甜滋滋“丸仔汤”。煮好后,总要先捞上两碗供神祭祖。然后,一家人方才围坐在一起吃“丸仔”,“做冬至”。一碗“丸仔”下肚,暖胃暖身保平安。当然,还不忘拿几颗“丸仔”,插上竹签,粘在家门口两侧的春联上,据说是希望天庭派来巡视民间的使者吃了“丸仔”后,嘴被粘住,不会回天庭乱说自家坏话,百姓的智慧和幽默不禁让人莞尔;再把搓好的“客鸟丸”投到屋顶,引来喜鹊纷纷争食,噪声哗然,寓意“报喜”。

吃饱喝好后,一家老少携上锄头、畚斗、鲜花,带着煮熟的丸仔、水果、“十味”(荤素各十小碟)、香、贡银等祭品,或步行、或驾车,出门为祖先扫墓。莆田分南北洋,南洋扫墓多在清明,北洋则以冬至居多。其中差异,各有讲究。

家乡人冬至扫墓,衣服喜欢光鲜整齐,女人们则一水红衣,就连盛装祭品的袋子、篮子或者担子都是喜庆吉祥的红色。不同于清明节的细雨哀思,冬至日的扫墓更多了一层家族聚会的况味。在这个团圆的季节里,大家都想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示自我、告慰先祖。山道弯弯,人流如潮。满山的绿,映目的红,不绝的笑语欢声,给冬日的莆田城乡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景致。

到了祖先墓地,大人们先要清除杂草,疏通水沟,培上新土,然后摆出祭品,焚火敬香,“呼神”致祭,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,祈求对后世子孙的佑护之意。而对于少不更事的小孩子来说,今天更像是一次难得的郊外远足。他们应付式地磕了几个响头后,就漫山遍野撒丫子乱跑起来,或是站到高处大声呼喊。峰谷回响,整座山都热闹了起来。祭扫完毕,大家还要折下一枝山间的松叶带回家,以求枝荣叶茂,全家顺意。时光轮回,人们缅怀先人,又被后人怀念,逝者与生者相逢在冬季暖阳里,往来成古今,代代永传承。

是夜,乡村的祠堂里,灯烛通明,烟火缭绕;十音八乐,丝竹悠扬。场院的戏台上,生旦登场,长袖翻舞;咿呀俚语,几多乡情。

最难忘,还是故乡冬至节!

来源:莆田税务李峻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冬至大如年